「在家工作」聽起來是個頗悠閒的狀態,並且自主性高、自由,自己
就是老闆,也是員工,所有的狀況似乎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許多受不了職場文化、或是不想受拘束的人,到最後都將「在家工作
」當成最美好的目標。
但是真的這麼美好嗎?
前兩年我毅然決然辭去了工作(其實也不是「毅然決然」這麼壯烈,
實在是因為車禍無法行走、上班,然後因此被解雇),留在斗室裡當
起了「在家工作者」。
一開始的確是非常地愉快,因為已經是個有出版經驗的作者了,便想
著大概可以靠文字吃飯吧。
但是我卻忽略了兩件很重要的事情:
一是人的劣根性,二是現實經濟壓力。
我一天就寫上兩千字,一個月下來大概就可以出版一本小說了吧,版
稅呢大概會有兩三萬,算起來真的是非常美好。
問題來了,「靈感」這種東西不見得會乖乖聽話,說來就來,往往會
變成一個禮拜寫兩千字的窘境,而這狀況是怎麼發生的?就出在「劣
根性」上,也跟我的「自以為是」有關係。
因為總是想著:啊,今天不想寫,明天多寫點就好了,或是:我需要
一場旅行來激發我的靈感……
總之就是「偷懶」,結果旅行也去了、睡得也很飽,稿紙依然空白。
即使到最後終於有稿子出現了,卻卡在過稿的壓力,這包括品質與時
間:稿子可能不夠好,所以過不了;審稿需要時間,所以稿費的領取
也將會往後延遲。
甚至,連稿子都生不出來,就根本也不用提審稿這回事了。
那麼就會牽連到現實經濟壓力。
我當時一個月的房租要一萬多元,加上水費、電費、電話費用,跟一
些基本生活開銷,就算真的一個月過了一本稿子也不夠過活。
就這樣,漸漸坐吃山空,卻還是活在「在家工作」的美夢中。
這是我的狀況。
有幾位朋友也是「在家工作者」,狀況大致上也是如此,甚至有更糟
糕的。
坦白說我是屬於那種有稿子生出來大概就會有飯吃的幸運兒,但是我
這些朋友很多是做美術設計相關的,是接案子的型態,偏偏案主是白
天接洽,而他或是她卻是在白天睡覺,因錯失了聯絡良機。加上他或
是她若還背負著貸款或是債務,那龐大的壓力有時會讓他或是她借酒
澆愁、出外尋樂子,你知道,酒精這玩意如果過量會摧毀人的意志力
,然後睡得更晚、更不想工作、也沒有動力往前走,卻還是不想到公
司裡坐辦公桌……
惡性循環。
「在家工作」真的很好嗎?如果意志力不夠堅定、案源不夠充分、有
把握、身邊沒有一些周轉的卯糧可以吃,這條路坦白說,只是自掘墳
墓。
到了後期,我漸漸地再也受不了龐大的經濟壓力,選擇回到辦公室,
在職場工作中,我也發現到「在家工作」的問題不是只有意志力、劣
根性或是經濟而已,而是寂寞。
寂寞,對,就是寂寞。各種型式的寂寞。
「在家工作」是一條非常孤獨的路,也許你會覺得人際關係依然存在
,案主、出版社、網友,都還是交際呀,但是他們畢竟不是真正與你
在生活中有所互動的人。
而你倘若缺靈感時想找朋友一起逛逛、談話(這裡指的是面對面的談
話,而非網路溝通),卻發現他們要上班無法配合你;
你的身邊也沒有所謂「同事」這種人物存在,你少了很多八卦開懷、
互吐苦水、彼此激勵的好對象,說更白點,你也少了可以嘲笑、挖苦
的討厭鬼,少了許多的樂趣。
還有就是你的社會機制完全處於非常孤立的狀態,你沒有勞保,健保
費用也需要自己繳交,如果真的有需要跟銀行打交道時,你會發現你
的「在家工作」身份其實就等於「自由業」或是「待業中」,連菜市
場的攤販都比你吃得開。
最可怕的是:
在你可能窩在家裡工作一整天後,漫漫長夜中,最後面對的,竟然還
是你等於是工作環境的「家」。如果沒有伴侶在身邊,就真的是徹底
的孤獨。
在家工作很好嗎?對我來說,要我再重新走回這條路真的要詳加考量
,不光是因為我對自己的意志力沒有信心、連帶的也無法保障我的收
入,更重要的是:
我受不了那全世界彷彿只剩下我一個人的寂寞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